im电竞5G时代下的信息流广告发展路径吧,原文在知网上可以搜到~这篇论文是信息流广告相关,结合目前研究火热的5G时代作为背景,去探究未来信息流广告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我个人认为对自己的研究思路有很大的帮助,小伙伴们可以一起学习~
信息流广告是一种源起于社交平台的新型互联网广告类型,因其精准性、自洽性、互动性等特质而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然而,信息流广告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数据精度欠缺;广告形式单一化、内容同质化;分发囿于固有平台终端;广告属性模糊导致监管困难等。针对目前信息流广告的发展问题,文章基于5G 技术时代的环境背景,从全方位采集、个性化语言、扩容式分发、覆盖式融合、智能化监管五个方面,探究信息流广告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作为原生广告的一种形式,信息流广告不仅要提供有价值且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还要通过设计、制作使其形式能够与内容有效匹配,从而让用户具有融入使用情景之感。然而,信息流广告的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如用户数据精度、广度欠缺导致分发不合理;形式单一化、内容同质化消耗用户黏性;平台饱和致使扩张遇阻;由于其“原生性”带来的界限模糊以及“擦边球”行为等。目前,5G 技术逐步走向商业化,5G 所具备的高传输速率、短时延等特点将对广告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信息流广告将迎来何种变化?文章试图从 5G 技术环境的背景入手,探析信息流广告的创新发展路径。
信息流是外来词汇,英文名为“Feeds”,是一种以用户兴趣和需求为主导的内容展现形式,多见于社交、资讯、视频等移动端应用平台,现已被其他终端和各类型的平台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信息流广告是嵌在信息流媒体信息中,能与平台特征相互融合的,按照平台信息呈现模式展示的,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属性,根据用户兴趣和需求,利用算法和大数据对用户与广告进行精准匹配,智能分发的互联网广告。信息流广告是信息流的商业化形式,最早起源于社交媒体中。
2006 年 Facebook 创建了 News Feed 功能,用算法调整用户好友动态、新闻推送、软文广告等的内容呈现。2012 年新浪微博第一个引进了信息流广告的形式,随后几年腾讯、今日头条等企业纷纷上线 年百度、UC 头条、一点资讯等企业也开始入局,360 推出了 PC 端的信息流,信息流广告进入了大爆发阶段。目前信息流广告依然在高速发展中,信息流广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移动端和社交媒体平台,信息流商业化价值也在逐渐显现。信息流广告作为互联网广告的一种新形式,逐渐成为主流的发展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网民增速持续放缓,移动流量见顶,流量红利消失,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速持续放缓,媒体方广告营收压力增大,头部媒体加大力度拓展信息流广告市场。由于信息流广告是穿插在媒体平台内容流中的,插入的时机和频率可以基于具体场景进行动态调整。不受平台广告展示位的限制,对于媒体方来说信息流广告库存就是无限的。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信息流广告人群定向更精准,广告后台、资源的整合方式、投放方式、售卖方式也变得更智能化,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
信息流广告基于用户多重标签进行精准投放、数据闭环及相关算法出价机制的优势,提高转化效率、到达率;信息流广告所采取的第三方广告效果监测体系,也可以保证广告效果的真实透明。其次信息流广告原生的展现形式,对用户的阅读和使用体验打扰度低,广告主的品牌形象不会因为不合时宜的广告方式而遭到用户反感,精准投放。
用户与广告的接触方式,也越发碎片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流内容推送模式可以根据用户触发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从而越来越接近用户的主动性需求。这种简约精准的内容推送方式,符合用户信息接触碎片化习惯,可以帮助用户在任何碎片时间里实现自己有价值信息的筛选、收藏、阅读、分享。
综合来看,在近几年广告行业整体发展疲软的情况下,信息流广告市场的爆发,是由效果广告的需求直接促成的。
广告界更多将互联网广告当作是一个媒介渠道,而互联网从业者则更可能从数据和流量的角度,将互联网广告理解为从获取流量到转换付费的过程。营销诉求是促成用户转化,如图所示为路径:
在效果广告领域,用户转化路径有一种更为量化的表述方式——营销转化漏斗,如图所示。广告主与媒体之间流量的买卖,本质上是购买展示人群和点击人群,并通过引流率和转化率的提升,达成 ROI的诉求。
信息流广告代理公司是依托媒体流量和产品,为广告主提供效果营销业务,信息流广告代理公司服务运作模式如图。
随着互联网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大规模用户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对存量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是厂商营收增长的主要方式。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 1761.7 亿元,2020年我国信息流广告市场交易规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 57%,2021年同比2020年有数千万的数量提升,预计 2022 年将超过 4500 亿。信息流广告受到广告主和用户的青睐已成事实,信息流广告依然处在高速发展初期阶段,以头部互联网媒体为主导的市场生态格局初现。
时至 2021 年,信息流广告已经成为媒体流量方商业化变现的必选方式。2020 年年底的媒体流量方市场格局中,位于第一梯队的字节跳动im电竞、腾讯、阿里占据信息流广告市场 70% 的市场份额,信息流市场规模在百亿级,流量呈现寡头趋势,竞争极其激烈。第二梯队以网易、搜狐、凤凰等传统门户网站和微博、百度为主,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在十亿级。位于第三梯队的以新兴媒体、垂直类媒体和工具类为主,如 360 搜索、知乎、B 站、快手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方布局信息流广告业务,信息流广告市场的头部资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互联网广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广告,成为广告需求方越来越重要的媒介渠道。5G 技术的普及,以及新型营销技术如直播、短视频的发展,流量进一步向移动端倾斜,伴随着用户关注度的转移,广告主在移动广告中的投入将进一步提升。
首先,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代理公司纷纷布局数字营销业务。2015 年 WPP 开始布局程序化购买业务。搭建程序化购买团队 XaXis(邑策)和 PBU(移动透明业务板块),2018 年,阳狮集团和阿里巴巴全域合作战略深化,开启“云上营销”。其次,大型审计、咨询公司在数字营销领域开始全力拓展业。如 :埃森哲互动(Accenture Interactive)、德勤数字(Deloitte Digital UK)等。再次是依托头部媒体流量和产品,为广告主提供效果营销业务的新型代理公司崛起,如:蓝色光标、派瑞威行、云锐等。
广告主需要提升营销精准度、通过数据进行归因分析来提升营销决策效率。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数据服务公司应运而生。他们提供的服务一般是三大模块:用户洞察、受众管理、营销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有:Admaster(精硕科技)、TalkingData(腾云天下)、ZMT(众盟科技)。
第三方广告监测公司,提供的是信息流广告投放、效果数据的监测服务。一般来说,信息流广告最常用的监测服务是曝光、点击和转化监测。国内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监测公司包括 :Admaster、MiaozhenSystems(秒针)、百度统计、友盟 +、TalkingData 等。
从中长期看,信息流广告有向细分小众领域扩散的可能,流量入口的长尾效应将逐步明显。短期看,头部媒体的先发优势及品牌壁垒、技术壁垒、流量壁垒,新进的市场竞争者短期内很难打破,资源依旧集中于头部媒体,马太效应依旧明显,强者恒强,有限分散。
5G 相较 4G 通信技术不仅实现了峰值速率的成倍增长,开拓了超低时延和多种类机器通信两大应用场景,未来信息流广告的表现形式将更加丰富,除了现有的移动端和 PC 端的图、文、短视频的形式,还将渗透到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可穿戴通信设备等各种能与用户接触的网络平台中,再加上 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信息流广告与场景的结合将不断深化,其表现形式可能会出现虚拟仿真形式、声音形式等等多种形态。
3、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信息流广告生产与投放向智能化发展,广告主投放门槛降低,专业化程度将决定企业市场差距
目前无论是信息流广告的创意制作还是投放行为,都在逐步从单纯的人工处理向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纷纷推出智能营销 API,旨在助力信息流广告代理公司和广告主的媒体采买效率。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广告的制作和投放将越来越智能化,广告主的投放门槛会越来越低。未来智能技术方面的专业化程度,将决定企业市场的差距。
广告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家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信息流广告在互联网时代突出体现在商家掌握的用户数据的精度、粒度、细节,以及对庞大数据内在联系的分析。4G 时代,不少研究认为信息流广告已经较好解决了精准挖掘、匹配的问题。而事实上,此“精准”非彼“精准”,仅建立在用户 ID 识别im电竞、浏览跟踪以及基础消费偏好等信息上的传统计算机、广告具有明显的“泛群体化”和“泛标签化”特征。如果说 4G 主要是一种基于消费者网络“足迹”的“小数据”识别,那么 5G 则将是一种囊括消费者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所有历史数据与即时数据,以及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各种不同类型数据在内的“大数据”识别。它不仅能实现个体信息的全方位采集与整合,更助力了非结构化、非理性化数据的洞察。实现广告推送的个性化。
第一 ,实现用户信息的无死角采集,全面洞察消费者偏好。作为信息流广告的底层基础,5G 技术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全面采集可归因于其强连接、高覆盖的时空密度。专家们认为,5G 和 4G 相比,其连接密度提高 10 倍,5G 能有效利用“网络切片”以及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 ,实现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超强关联。此外 ,基于 5G 的“低能耗”优势 ,用户将处于媒介全角度暴露之下。无盲点定位系统、多触点传感器、大数据等技术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身体、行为、需求、兴趣等数据随时进行采集并传输至云端 ,进行识别、分析与交互。
第二 ,整合用户的边缘设备,形成跨屏互动,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结构化数据系统。针对多元化终端的多屏互动格局,广告主得以精准地追踪用户在不同设备的 ID,打通屏障,整合数据,识别用户的 WiFi 信号、IP 定位、设备条件等信息。在 5G 高容量特性的支持下,浩如烟海的数据或将被转换为一个庞大且互通的数据集,并由此搭建起一个开放完整、结构缜密的个人数据系统。
“媒介即讯息”。目前,诸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广告内容及其组织结构都极富自身平台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广告形式单一化和内容同质化。因此,信息流广告亟需一场形态和语言上的革新,而 5G 通讯技术不仅为现存的媒介提供了更多优化思路,也为这场革新注入了更多想象空间。
广告应围绕暗示和联想展开。5G 时代,以VR/AR/MR为代表的虚拟技术的出现将会把这一主张发展到崭新的高度。5G 驱动下的“人机共生”将实现人文性和技术性的有机结合,助力信息流广告真正满足基于用户本位的“千人千样”式呈现,甚至突破当前“信息流广告”这一概念的字面定义,并给予消费者更加定制化、场景化的体验。有效解决新兴媒介的发展瓶颈,如成本高、地域局限和眩晕、卡顿等问题 ,使它们得以畅通无阻地触达用户。
随着社交媒体的垄断趋势和切入端口的固定化态势,有价值的投放平台趋于有限。想要满足更多信息流广告投放需求,须拓宽有效投放渠道,或在同一渠道增添新的投放位置。前者意味着拓展平台数量,而后者意味着在现有有效投放平台增加投放位置。前者会影响消费者体验,相比之下,拓宽有效投放渠道是较为可行的出路。而 5G 在时间上大大提升了分发效率。高频段传输改善了以往频谱资源的拥挤问题,利用小型化的天线和设备、较高的天线增益辅助传输,从而削弱传播噪音,确保落地流畅;在空间上,物联网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广告”,信息流广告本身具备高度的自洽性和融合性,而 5G 技术则赋予了“流”字以崭新的内涵和维度,即信息流广告不仅贯穿于社交网络的信息洪流中,还以一种日常化、碎片化的形态覆盖了用户的切身生活,真正实现了弱感知、低干扰、高场景匹配度的“润物细无声”效果。
进入 Web2.0 的“信息过载时代”后,用户在习惯性地过滤于己无关的信息,而广告信息的个性定制推送也将消费者包裹在特定的“信息茧房”中。而5G 技术则有望打破这层“茧房”,这一点与用户的“全时在线”以及物联网在广告领域的应用不可分割,在此基础上,信息流广告将实现覆盖式融合。“全时在线G 高覆盖、低能耗的特性而实现。
5G 环境下传感器具有无盲点和多触点特性,信息流广告通过刺激用户视觉从而使其自然融入场景,达成时间、空间的沉浸,并在同场景的互动中产生相应的情绪反馈,兼顾用户所处时间、空间特征和情绪、心理、兴趣、意愿等多重需求,从而实现了精准传播从单线到、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向动态的飞跃。
基于此,用户获得伴随式、全息式的浸入体验。而物联网在广告领域的运用则令信息流广告得以无痕融入并精准推广。例如,广告商可以通过装载 GPS 系统的移动设备获知用户的实时位置,零售商也可以通过地标信息向附近的用户发送促销广告,以更好地打通本地垂直市场,达成社区化的精准营销。
简言之,信息流广告或将颠覆以往的形态。广告与用户周遭事物的界限区域模糊,真正实现了覆盖式融合。
针对原生广告所面临的监管难题,笔者将从海量信息、定向分发、隐性表达以及“擦边球”行为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面对天级容量、毫秒级变化的互联网广告,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实时监管仍具难度,不断延伸的长尾市场也在一次次地挑战监管盲区。
其次,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定向精准投放的信息流广告具有私密性和隐蔽性特征,鉴于原生广告的分众化和分散性特征,单一的机器识别模型难以精确核实违规广告特征,监管无法形成合力。
最后,信息流广告本身具备高度自洽性,在形式上与页面无缝镶嵌,且往往表达隐晦,属性模糊,仅凭算法识别很难判断其是否属于广告类别。此外,广告商往往会剪接伪装,打“擦边球”以误导受众,从而走向低俗化的境地并带来“信息茧房”。
针对量极大、变化快造成的监管难题,5G 技术环境为监管方提供了强有力的线索挖掘、分析处理和实时回馈能力,可以全面覆盖多网多端的互联网广告,广覆盖的监测传感设备更能全时段、全方位地将触手伸至各个角落。
针对藏在“定向投放”这一屏障下的隐蔽性问题,5G 也提供了解决的可能性。5G 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客户端的覆盖度,客户端内留存数据也将得到有效利用。广告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对网盾、浏览器等客户端内留存的客户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再通过爬虫的精准抓取,即通过“客户端留存数据 + 网络爬虫技术”提取出有效的互联网广告数据。
对于原生广告特有的形式异变和性质模糊等问题,5G 的到来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庞大且高精度的样本库,也将机器学习的范围延伸至非逻辑性、非理性领域。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将有效把握广告行业法规和海量违规广告案例之间的有机关联,分析广告之中的多种潜在语义并构造其逻辑层,从而满足对不同语境和场景的度监测需求。
最后,5G 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各类“擦边球”操作。对于欺骗性、误导性的广告 ,建立违规广告特征词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拆解提取为可定量、定性的文本,实现对违规广告的聚类分析和精确识别im电竞。
本文的上述设想均是基于信息流广告特性和 5G 技术环境而做出的判断,信息流广告在 5G 时代实现蜕变也并非一蹴而就的,这与配套技术是否成熟、政策是否完善、市场能否把握动向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技术革新,信息流广告是否会在今后的发展之中演进为一种全新的广告形态也未尝可知。但无论如何 ,其本质仍是穿插在信息洪流中的原生化广告,这一点不会改变。畅想之余,我们须正视客观事实,5G 技术并非“万金油”,信息流广告仍面临着一些隐忧和疑虑。
一方面,采集、分析技术的发展步伐能否追上信息爆炸的步伐?5G 环境下的信息更加纷繁复杂——尤其表现为结构、形态、内涵的多元化。随着物联网、虚拟技术等科技的广泛应用,非结构化数据将迎来井喷,非理性化、非逻辑化信息也将日趋活跃于网络,若无相对合格的且成熟的净化、提炼、解码技术,这类数据将很可能沦为无效数据。
另一方面,如何在尊重隐私伦理的同时追求用户信息的精确化?根据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人们通过在前台进行“表演”——即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人际互动 ,以达到自我“印象管理”,而后台则是人们隐匿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的场所。5G 时代的多触点传感器、实时定位系统、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深化了数据精度,却也无可避免地模糊了前台与后台的边界,造成用户“后台表演前台化”,这不仅导致了用户个体的符号化、标签化,也会对其社交互动、自我呈现、生活惯性等施加一定影响。
总而言之,5G 好比“容器”,而“容器”之中的化学试剂会碰撞出何种结果仍有待考证和观望。而面对机遇兼挑战,步步为营,方可制人而不制于人。5G 时代的广告传播,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将成为可能。
[1]金定海,徐进.原生营销再造生活场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33.
[2]曾琼.“泛在”与“沉浸”:5G时代广告传播的时空创造与体验重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4):120-126.
[7]黄琦翔.5G带来的广告传播研究变革:实践与理论[J].编辑之友,2019(7):34-39,44.
[8]喻国明,李健祺,靳江楠,等.技术赋能:5G时代场景传播中用户角色的迭代[J].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5-25.
[11]况旭,杨洋.解决网络监测五大难题 创新互联网广告智慧监管[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0(5):57-60.